采访市政协委员沈蒂,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打电话和她联系,总是一句“我太普通了,真没什么好说的,还是去采访别人吧”;好不容易答应谈谈了,又抽不出时间,不是在下乡,就是在忙别的。经多次联络,一个炎热的午后,终于和沈蒂面对面坐下来,这一天,她之所以待在办公室,因为感冒发烧而留守。
从1987年自浙江水产学院毕业到西湖区农业局工作,20年来沈蒂始终坚持在水产养殖第一线,也见证了西湖区养殖业规模从小到大、方式从单一养殖到生态、高效养殖的全过程。西湖区农民历来就有从事水产养殖的传统,但直到80年代,该区的养殖业一直在小规模、低水平、低产值的状态徘徊。90年代开始,在局领导的支持下,沈蒂和同事们深入农村,考察调研西湖区水域情况,引进水产新品良种,下大力气推广先进技术,组织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帮助农民尽快走上富裕之路。在他们的努力推动下,西湖区的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面积由1万亩扩大到3万亩,品种增加到二十几个,产值也翻了两番。尤其是养殖罗氏沼虾,经济效益非常高,当时有“一年虾十年稻”之说。
1997年,区农业局机关和局技术服务中心脱钩分离,沈蒂的工作重心从技术服务转向行业行政管理。为了适应新的职能,她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与业务相关的知识,使自己向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发展。1999年,她通过全国中级会计师职称考试,获得了第二个专业技术职称;2000年,她参加了省标准制定培训班,2002年参加了HACCP知识及内审员资格培训,通过了全国水产品质量认证中心的资格考试,并获得证书。凭借着勤奋好学,在很短的时间内,她成功地实现了角色转换,管理能力和执法水平也不断提高。
2002年,在袁浦千亩无公害罗氏沼虾养殖示范园区建设中,沈蒂将所学的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理论应用在罗氏沼虾生产过程中,通过《养殖日志》记录,建立食品安全可溯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袁浦牌”罗氏沼虾获得“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养殖日志》被省海洋局在全省范围推广,袁浦罗氏沼虾养殖成为浙江省首批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区。同年,西湖区农业局和区质量监督局联合承担了省质监局下达的《无公害罗氏沼虾》省级地方标准的起草制定任务,沈蒂牵头起草了第一稿,在听取多方意见后数次修改,该标准12月份顺利通过了省级审定,2003年3月起在全省实施。这一年,她还协助组建了袁浦水产商会,有效地提高了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推进了水产行业的规范管理。对财务知识的精通,也给她参与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两个国家级项目的资金管理工作及世界银行渔业贷款还款管理工作提供了机会。但她念念不忘的,仍是自己的水产养殖专业。
西湖区养殖业到底该朝何方发展?在其他部门和同事的配合下,沈蒂对水产养殖业产业结构调整、名特优水产养殖、休闲渔业的发展等进行了一系列调查,深入思考研究后,针对西湖区渔业发展,提出:以推广生态养殖模式促进渔业向生态、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以加强中介组织建设加快产业化进程、以规范养殖技术规程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以发展休闲渔业推进产业结构纵向调整的建议,得到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同年,她起草的《西湖区休闲渔业可行性研究方案》获得了省海洋渔业局的立项支持,有效地促进了西湖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近几年,农产品出现季节性过剩,高档水产品价格持续下跌,而西湖区的渔业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及时而有效,渔业面积逐年增加,产值平均增长了25%,高效生态养殖和观光休闲渔业已成气候,4个百亩以上的养殖场被评为省级休闲渔业基地。
作为杭州市八届政协委员、西湖区二届政协委员和民盟杭州市西湖支部主任,沈蒂在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还承担着履行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职责及盟务工作。她说,自己以前只埋头于专业,对社会事务甚少关注。从1999年加入民盟到2002年当选市政协委员到今天,由于政协和民盟提供的学习培训机会和锻炼平台,她觉得自己的视野不断开阔,政治素质逐渐增长,思考的角度也渐渐跳出了职业和专业的局限,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
2004年1月到3月期间,在组织的安排下,她到西湖区区长公开电话工作了三个月。这三个月中,她摆正位置,以主人翁的姿态,宣传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群众解决困难,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大大增强。同时,她也以政协委员与党派成员的责任感,在工作期间有意识对来电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有普遍性、政策性的问题调查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年的市、区政协会议上,她提交了《关于完善住宅物业管理的几点建议》、《进一步规范违章停放车辆牵引管理的建议》、《加快老和山整治力度》等4件提案,将群众的呼声和意见反映给政府。
几年来,她提交给政协全会的提案和提交给政府及其部门的建议数十个,涉及经济发展、三农、城市交通、城市管理等领域,而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始终是她关注的重点。从《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规划和保护》、《发展都市农业,为新农村建设出力》到《以信息服务为主,提高为农民服务水平》,到《加快生态区建设》,对农村、农业工作的熟悉与党派成员、政协委员视角的相结合,使得她的提案、建议沉甸甸颇具分量。
常年为农村养殖户服务,沈蒂感到如果养殖户们能成立一个行业协会,不但技术推广更容易更有效,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更到位,而且在种苗采购和成品销售方面会更具优势。但是,由于审批手续的严格和繁琐,农村中介组织的发展非常缓慢,不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的进步。2003年初,她在八届政协一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简化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注册登记审批手续的建议》, 2003年11月,民政部下发《关于加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并放宽了登记条件限制。她的敏锐和前瞻可见一斑。
近年来,我市乡村旅游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对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农民增收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上下一片叫好声。常年下乡的沈蒂发现,尽管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存在规模小、档次低、内容单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影响了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八届政协五次会议上,她提出了《关于推进“休闲西湖” 规范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的提案,建议从“新农村”建设、从建设生态市、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角度出发,支持、规范、提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使其真正发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转移农民就业、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村生态环境的作用。该提案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表示将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尽快出台乡村旅游规范性文件。
西湖区政协也是沈蒂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每次区政协全会她都认真准备,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问题转化成提案提交给区政府。她《关于生态区建设的建议》的提案获区2004年度优秀提案奖,她执笔的代表西湖区民盟总支的团体提案《关于背街小巷改善工程的建议》被列为西湖区重点提案,获2005年度优秀提案奖。到5月底为止,她今年两次参加区政协主席约谈,分别就农业技术自主创新和城中村改造问题坦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近20年的磨砺,塘边池头,风吹日晒,丝毫未能改变沈蒂对养殖业的热爱和对农民深挚的感情。她说,所学的专业把自己这40年的岁月截然分成了两个阶段,前二十年,因为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一直生活在书香弥漫的环境;这二十年,则几乎天天泡在农村,其间的辛苦与忙碌以前的自己根本无法想象,但学以致用,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也得到领导、同事认可,得到农民们的欢迎与信赖,感觉充实而满足。尤其是当通过政协、民盟等渠道,为农民解决了实际问题,这其中巨大的快乐更是别人无法体会。单就是为了农民的信赖和尊敬,为了自己的充实与快乐,也要将目前的工作、生活方式进行到底。
(张葵花 2006年6月2日)
参加水产品质量安全研讨会
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考察虾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