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杭州春天的旖旎让外地人着迷,让本地人心醉,让盟员袁海宏自豪,因为,她亲身参与了这美景的描画。
今年春天的袁海宏,自豪中更充盈着喜悦:在市园林文物局召开的杭州市“双最”评选表彰大会上,作为西湖区城管办监管中心副主任,她四次上台,代表西湖区领取了八个最佳奖牌中的四块,而分量最重的由市政府颁发的2006年度杭州市城区绿化养护综合管理“最佳管理奖”也花落西湖区。一个城区一次收获全部奖牌的一半,这在市园林文物局已开展了八年的“双最”评选中还是首次,这,距离袁海宏调到区城管办负责绿化工作不过短短两年。认识袁海宏的人都说:一点都不奇怪,她是那种有能力、会干事、全力投入的人,这样的人干哪一行都会出成绩。
办公室中的袁海宏优雅而时尚,笔者看到她时忍不住赞一声:“袁主任真年轻,真漂亮!”西湖区城管办党委史佩峰书记却揭了她的“老底”:“她的脸白了可没几天呢。我认识袁海宏时她还在区建设局主管绿化建设。那时正值三口五路整治,一个女同志,三伏天天天盯在施工现场,晒得墨墨黑,浑身又是汗又是土,干净都谈不上,哪里还有漂亮可言。”
三口五路整治中,天目山路“杭城第一景观大道”的建设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今进入天目山路,连绵不绝的绿就扑面而来,一排排香樟、桂树、银杏等高大的乔木将住宅民居深深“掩埋”,“城市森林”幽静野趣尽显;灌木、时花、青草层层叠叠,叠叠层层;路口小品、道侧公园、绿色广场、西溪湿地还有老和山,整条绿带曲折回环,“显山露水”……天目山路景观浴火重生的背后,隐藏着袁海宏日夜忙碌无怨无悔的身影。在三口五路整治工程竣工后,杭州日报搞了一个“三口五路巡礼”专版,其中有一节 “一个食言的母亲”,写得就是袁海宏:
“23时20分,当袁海宏拖着病痛的身体,推开家门时,儿子已经入睡,丈夫则像迎来救星一样,急匆匆赶往单位加班去了。作为母亲,作为妻子,袁海宏的心里充满了愧疚。
刚刚跨入校门的儿子,还不太习惯学习生活,他需要妈妈的引导和关爱——几乎每天一过21时,电话里他就一次次央求妈妈早点回家。‘每每我只能违心地答应他早点回家’。但现在正是绿色长廊造绿工程酣战之时,
文中没讲到的,是袁海宏在天目山路工地坚守了两个多月,基本天天午夜过后才能回家,有时甚至到凌晨两三点;工程完成后,她生了整整半年的病,瘦了一大圈。至今谈起那两个多月里儿子早晨起床后看见她的喜悦和依恋,谈起她一早离家赶往工地背后传来的儿子的嚎啕……袁海宏的眼里还有隐隐的泪光。她的心中,天目山路景观带也是另一个心爱的孩子吧。
袁海宏的奉献得到了回报,当年在“三口五路”整治评比中,天目山路整治获得金奖。这不是她第一次拿奖。2002年,她负责的320国道道侧绿化工程多次被市建委作为样板工程召开现场会,王国平书记批示“要像西湖区建设320国道一样整治我们城市的入城口”;2003年,她负责的之江路绿化整治工程只用了20多天,被叹为“魔鬼的速度”,古荡绿色广场、莲花港河河道绿化工程被评为当年“市绿化专项优秀工程”一等奖和三等奖。至于“杭州市绿化工作积极分子”、“杭州市优秀城管工作者”、“西湖区优秀城市工作者”、“西湖区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证书,全摊出来,只怕要摆满一大张桌子。
在很多人的眼中,城市绿化天天和泥土打交道,最冷最热的时候,事情总是最多,对女人而言更是辛苦。袁海宏却说,“我做着一份美丽的工作。我的工作为城市增色添彩,大家享受杭州的美景,我呢,不但享受美景,还享受了大家的愉悦,心里也总是美滋滋的。” 她入行很早,92年大学毕业就到了西湖区绿化办,主要负责公共绿地建设,十几年日晒雨淋,她不改对这份工作的痴爱。2005年,她调入西湖区城管办担任监管中心副主任,分管绿化工作,职责由从原来的绿地建设转入了长效管理。袁海宏说,工作内容变了,但责任心不能变,对自己的要求不能变——那就是,尽一切可能做到最好。
然而,做好这个工作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西湖区城区面积是全市城区(老城区)中最大的,绿地面积也是最大的。2005年调入西湖区城管办,一上任,袁海宏首先做的就是下去摸底。绿地质量普遍不高,列入“双最”检查的5个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公园设施老化路面破损、苗木单一生长杂乱,6条河道、11条道路绿化黄土裸露严重,面对这样的家底,袁海宏白天和工作人员跑现场累得要虚脱,却经常夜不能寐。她明白,要做好400余万平方米绿地的监管工作,靠绿化科区区五个人根本是不够的。只有下属的16家养护公司主动把工作做到位了,整个工作才能做好。而要调动养护公司的积极性,就要靠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
她综合十余年从事绿化工作的经验和对辖区绿地的实地考察、分析,制定了《西湖区公共绿地养护管理办法》、《西湖区公共绿地养护管理考核规定》,使西湖区的绿化监管工作开始了制度化管理,绿化管理市场逐渐形成了“高标准、严要求”的良好氛围。先进的前置管理理念则大大提高了养护企业的业务水平。她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园林专家为企业一线工人培训,邀请资深园林专家参与区季度检查考核,还结合质量点评总结会邀请排名靠前的企业介绍经验,启发、促进企业共同提高。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养护企业的养护能力和责任感。袁海宏还把目标管理应用于日常工作中,对西湖区的公共绿地管理建立了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配合目标的是详细的规划。她还尽量和进入西湖区养护市场的企业接触、沟通,让他们了解、理解,最后认同目标,形成监管与养护作业的良性互动。
这些措施当年就见了效,在2005年全市“双最”评比中,西湖区拿了一个“最佳”,西湖区政府获得了绿化养护管理“优胜奖”。2006年的五块奖牌更证明了两年来科学、严格、规范的管理思路的正确;厚积而薄发,袁海宏用出色的工作证明了自身的价值。
2002年入盟的袁海宏可以说还是一名新盟员,但对党派成员如何在基层发挥作用,她已经有了很深的体会。她说,作为党派成员,在基层工作一要肯干,二要会干,三还要紧紧依靠党组织,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拿她自己来说,之所以能在本职工作中取得一些成绩,除了这十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平常的用心努力,更多的还是城管办党委和行政领导的全力支持。这两年来,领导给了她最大的信任,在绿化这一块基本是完全放手,出现问题时又尽力替她挑担子。如开始实施绿地管养考核制度时,一些养护企业不理解不接受,因为被罚还闹到区城管办,办领导主动出面解释说服,替她承担压力。两年来,领导还在资金上给予绿化工作很大支持,为了绿地专项整改和公园改建,出面多方筹资。可以说,没有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很多工作都不能很好开展,她的设想也不能实现,更遑论取得成绩了。领导的支持则化作了巨大的动力,促使她把工作做得更完美。本职工作做好了,一定范围内她的党派成员形象也树立起来,去年底,西湖区人大换届,袁海宏以高票光荣地当选区人大代表,2月份参加了西湖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而笔者到访的前几天,她刚收到浙江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在职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新的起点在脚下展开,“会很忙,但会很充实。”袁海宏说。
袁海宏有个幸福的家庭,除了特殊情况,她总是恪尽主妇职守,按时回
通讯员 孙鼎荣、张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