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学而优则仕”阐释了读书与做官的关系。欲当官必先读书,读书是做官的“敲门砖”,读书具有功利性。其实,读书是有层次的,最低是为谋生计,中则为经世用,最高当为修身养性。
我很欣赏果戈理的一句话:“需要思索的不是别人的黑暗,不是天下的黑暗,而是自己心中的黑暗。”要驱除你心中的“黑暗”,就要读书,需要汲取先哲的智慧,需要自觉接受哲人的指点。当我们的精神世界哪一天被意想不到的“厄运”冲垮的时候,总要有救赎自我的“诺亚方舟”。读书的过程,便是不断地为自己营建精神的“诺亚方舟”。
读书本是人生必修课,是做人、做事借鉴与反省的“凭据”,也是人生享受愉悦与乐趣的“工具”,为何会成为官员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追本溯源,还是观念问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时时在提醒:我们承担的不只是社会责任、人伦责任,更是政治责任、道义责任、良心责任,只有把自己的灵魂经常带到“知识世界”的面前,去比照、去审视、去检点,在阅读中、在与哲人对话中,才能提升思想水平,提升执政能力。因此,读书就是为政者不折不扣的必修课。
中国的传统文化缺少一种心灵的敬畏,特别是当一个人春风得意、位高权重之时,很容易把手中的权力当做自己的本事,放纵“灵与肉”的野马,践踏道义,漠视规则,忘乎所以。一个会读书、善读的人,心中有敬畏的人,则会时时处处警戒提醒自我,不可骄纵,不可放纵,当为一个有“内涵”的官员,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转自《人民论坛》 作者 张永谊 (政协杭州市委会副秘书长、民盟杭州市委会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