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盟员作品

旅俄扎记

发布日期:2011-06-13 14:11 浏览次数: 作者:徐健 信息来源:保俶塔实验学校支部

巨人学校学习参观后,从北京出发去了俄罗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是这次行程的目的地,前者是原苏联及今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国家的“心脏”,后者是旧沙俄时代的皇城帝都。新京旧都,此次同游,真可谓是相得益彰情之所钟。


因为年龄的原因,苏联在记忆中是神圣的。莫斯科的钟楼,红场上的大阅兵,一想起就会出现在脑海里。我们第一站去的就是克里姆林宫,这个沙皇时的宫殿今中央党政机关所在地,如今竟然也对外开放,只是划分了区域,以进入的主道路为界,道路北侧大多后来新建的楼群,那是现在政府办公地,政府首脑,普金、梅德韦杰夫的办公楼就在此,手指可见,此为禁入区。道路南侧就是开放区域,多数都是旧时的宫殿,这一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美誉的古老建筑群,如今任游人出入,这不能不说是旅游者的幸运。

红场是不能不去的,但真正到了现场,却又让人有也不过如此的感觉,根本不能与我们宏伟的天安门广场相比,仅能算是象我们东西长安街那样的一条通道,而且地势倾斜,用石方块铺的地面也凹凸不平。

原苏联对广场设施的安排,可以说是做到既节俭又实用。广场中段红墙前的列宁墓,其实是一个长方块的检阅台,平时是墓,供人瞻仰,节日是台,供领导人观礼和检阅,想得多么周全。

各国领导人都要去凭吊的无名烈士墓,也就在红墙的近南端,烈士墓并没有特别的设置,除了在树下的一块长方形的大理石上,刻有1941-1945的字样,再就是一柱终年燃烧不断的火焰,大方而又庄重。

莫斯科西南的新圣女公墓,也是游人常爱去的地方。当年彼得大帝与其姐索莫娅公主争夺皇位,彼得取胜后,其姐就被囚禁在这里并葬身于此。现今已成了许多名人长眠之处。墓主的灵魂与墓碑的艺术巧妙的结合,是这座公墓的最大看点。如赫鲁晓夫墓,墓碑高3米,用的是黑白两色的花岗石,墓主人的头象就在黑白交叉的几何体中间,设计者的意图似乎是以此来表达其鲜明的个性和功过政绩。新墓主叶利钦,当年苏共主席戈尔巴乔夫去黑海边休假,叶发动政变,从此叶成了白、蓝、红三色旗的蒂造者,俄罗斯的首任总统。叶1999年辞去总统职务,任令普金为代总统,2007年去世,此时公墓已没有他安置的地方,只得在墓地车道一旁的人行道上,划出几个平方的场地构筑坟堆。墓地造型是一面由白、蓝、红三色的大理石砌成的俄罗斯国旗,没有墓碑,唯一能识别墓主人的,是墓的左上方写的一排不显眼的俄文,那是叶利钦的名字。叶的墓选建在路边,有人说叶是俄罗斯前进的伴脚石,也有人说,他选择了普金,使俄罗斯很快又恢复到世界10大强国的行列,死后在公墓占一席之地,有个归宿,也属时至物归。新圣女公墓埋葬者中还有许多熟悉的名字,诸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奥斯托洛夫斯基,《卓雅和舒娜的故事》卓、舒两姐妹。中国人王明的墓也筑在此,据说是公墓里埋葬的唯一中国人,但见墓前小花坛里的小树已枯黄,想象得到已长久无人来此祭拜,墓主人早被人们所忘却了。

莫斯科大学在莫斯科西南的列宁山,我们到达时已近傍晚,尽管导游小陈是莫大的留学生,但严格的安检,终使我们不能进入校内参观,当年毛泽东主席访问莫斯科,在莫斯科大学二楼接见留学生时,曾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其讲话的地点虽近在咫尺,可却并不能前往,实在感到遗憾。

俄罗斯行,七天六晚。两个晚上坐火车,一个晚上在飞机上过,剩下的三晚,一晚在莫斯科,另两个晚上在圣彼得堡,行程时间的分配,在圣彼得堡的时间大过在莫斯科的时间。足见圣彼得堡在旅游安排者心目的地位。

沙俄时代原本也落后,是第4代沙皇彼得通过制定一系列西方化政策,才使俄国迎头赶上当时的欧洲文明和进步,并一举成了强国,以其名字命名的圣彼得堡,就是他的发祥地。这里的城市建筑古老而又优美,金光闪闪的圆顶塔楼,葱头式穹窿的建筑物随处可见。而且得益于保护古建筑法律条文的规定,对现有建筑只能修不准拆百年建筑比比皆是,无论是房屋建筑,还是建造于各个时期的塑像和城雕,都保护得很好,无任何遭受破坏的痕迹。象建在十二目党人广场的彼得大帝骑马象,彼得大帝稳骑马背,右手向前方挥舞,在重达1600吨的天然岩石上,骏马前蹄腾空而起,后蹄将一条巨蛇踩在地下,所向无敌,勇往直前。该铜象虽历经风雨,却保护得如此秋毫无损,不能不说这是彼得堡人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作出的贡献。

彼得堡最值得一。。去的,当然是皇家建筑的冬宫和夏宫,以及叶卡捷琳娜花园。冬宫类似于我国北京的紫金城,是昔日沙皇的宫殿和住所,现为国家艾尔米塔日博物馆。夏宫,外貌简朴庄重,内部装饰华贵,是皇家的御花园。夏宫位于距圣彼得堡市约30公里的波罗的海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其功能也很象我国清皇朝建造的承德避暑山庄。叶卡捷琳娜二世是彼得大帝的小老婆,彼得去世后,由这位女人当政,叶卡捷琳娜花园是这位女皇的行宫。大概也近似于清政府西太后建造的颐和园吧!

彼得堡的皇家建筑,除建造得富丽堂皇外,外部装饰使用白、蓝、黄三色也是最大的特点白,代表少女的肤色,蓝,为少女的眼睛,黄,则为少女金黄色的头发,如此,设计者的用心不外乎是突出一个“美”字。

丛立在圣彼得堡瓦西里港口广场,高达32米的导航灯塔以及广场整体以证券交易所为中心的综合建筑群,其美丽之壮观,气势之宏伟,堪称举世无双,我们去的那天,适逢圣彼得堡城建308年纪会日,灯塔也燃起了火焰,更增添了节目的气氛。

停泊在冬宫附近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号巡详舰,是一艘英雄舰。十月革命,巡洋舰接受军事委员会的指令,占领尼古拉耶夫桥,奉命向冬宫开炮据说为了保护古建筑,发出的两发炮弹是空炮,但虽然是空炮,但这两声信号却标志着革命战斗的开始。毛泽东主席曾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其原由就出自于此。巡洋舰就因参加十月革命而举世闻名,以至于今日参观者络绎不绝

时间仓促,走马观花,虽然了觧不够多,但仅此而已,也已深深感到曾经的老大哥确有许多让人羡慕的地方。我们曾自称地大物博,其实那能与俄罗斯比,俄罗斯土地面积170万平方公里。是近于我国面积的二倍,人口1.4亿,却只有我国人口的十分之一,这样辽阔的土地和稀疏的人口密度,造就今日的俄罗斯,各到各处,映入眼帘的是蓝天白云,树林葱绿,河湖清澈,空气清新。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矿产资源,使之人民的福利待遇之好出乎我们的想象。如国民教育,免费读书基本可达到博士后,当然,从入学到高中,前14年是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大学以上,则要看参加考试是否能被国立大学所录取,否则,大学以上的深造,也只能自己掏钱。医疗是全民公费。据说百姓看病,不要医疗费,就是急诊需使用急护车,其费用也毋需个人支付。公民还可在郊区买地建造小木屋,用作周末度假。在途经市郊时,确能看到一座座隐没在绿树林中红色的、白色的小木屋这些优越的福利待遇,也许是原苏联就有,如今保留着并还有所完善。

不过,好是好但也有其不足,某些问题还很严重。如堵车,尤其是莫斯科,马路上车辆黑鸦鸦的一片,只闻发动机的嘟嘟响,不见车子往前移,市区几十公里的路程,往往要开上1个多小时,真是急煞人。

另外,酗酒的现象也很严重。俄罗斯地处高纬度,夏天,白天长,夜晚短,象圣彼得堡,晚上12点,天还不黑,凌晨3点多,天就发亮,一昼夜竟有20多个小时,天是亮着的。据说,当地的人,上午11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后,男男女女就在酒吧喝伏特加。漫长的时间沉浸在酒精的麻醉中。酗酒的结果,听说会影响生育,导致男女比例失调,男少女多,导游说当地的离婚率高达80%,不知此话是否当真。还有个不好的现象,女人普遍吸烟,特别是少女,在公共场所,少女吸烟的情景,确随处可见。

人口减少也是一个困扰着俄罗斯的大问题人口趋减从苏联就开始,近年来更趋严重,有人说:人口自然减少的速度,三五天就相当于发生一场与车臣战争所伤亡的人数。对人口剧减,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对多子女家庭予以奖励,听说对生3个孩子以上的家庭,每年奖励10万元供该家庭外出旅游。又如政府正在酝酿收取无子女税,规定2050岁的无子女男性和2045岁的无子女女性,每月需交工资额的6%子女税。然而,虽然采取措施,但生育终究是一件大事,一当趋势形成,想挽回也非易事。俄罗斯,幅员辽阔,矿产资源丰富,人民有着宽广的发展前途,但酗酒的现象如此普遍,因饮酒而影响工作,这就使人担忧了,导游小陈说:“富饶的土地上养了一群懒汉。”但愿这是留学生的个人偏见。

行程匆匆,线路长,日程短,一半时间还在火车、飞机上,记叙浮浅,甚至还有差错,不妥之处还望同行者补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