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杭州市新安江科技支部盟员、建德市医疗保障局基金监管科副科长(主持工作)唐永泉反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目前,本科5年+3年规培,这是一个临床医生必备的经历,然而,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推行五年以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医生执业能力,亟需改进。
一、培训资金短缺,就职医院设定门槛。学员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虽然目前把建立住培制度写进深化医改的文件,但在学员薪酬待遇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不健全,导致学员对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影响培训效果。在职医生规培难。对于在职的医生,想去规培,所在医院为防止人才流失,在保障其收入的前提下要求规培后服务年限延长,并设有违约金,这大大减少了规培的动力和效果。
二、基地教师带教资格审查不严格,技能培训不够规范。培训基地大多数是三甲教学医院,医疗、科研任务繁重,教师对住院医师规培的认识度不足,基地对教师的选拔不严、培训松散、带教随意,影响了学员学习的规范性和学习效果,还可能出现重使用、轻带教,把学员当成廉价劳动力的现象,培训流于形式。
三、对培训基地有效的准入评估体系有待完善。目前出台的政策虽然在认定标准方面作了统一规定,但是未对对培训基地的组织管理和培训质量及效果进行全面的监测评估,这导致很多培训基地规培不规范,规培效果不佳。
因此,建议:
一是制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明确带教老师资格,培训管理评价,严格管理培训中绑定的相关不平等规定。
二是明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资金来源,加强培训资金考核。将毕业生的三年规培列入政府财政专项资金,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各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安人员根据培训结果满意度进行考核兑现。明确规定要求医院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在职医生的培训且保证每位医生的培训时间。
三是加强基地带教资格、培训基地审查。将各培训基地成效管理列入信用价体系,开展对培训基地的组织管理、师资配比和培训质量及效果进行全面的监测评估,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基地下一阶段的培训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