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桑万琛委员:关于推动西溪湿地申遗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3-02-21 09:36 浏览次数: 作者:桑万琛 信息来源:科技一支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溪湿地考察,指出“要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西溪湿地是我国首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1600余年的渔樵耕读造就了独特的东方鱼文化,使其具备了申遗的条件。当前,以国际视野做好遗产保护工作,加快推进西溪湿地申遗,有利于扩大西溪知名度,提高杭州国际美誉度与影响力,助推国际湿地城市建设。

一、西溪湿地申遗的优势

自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启动至今,其文化遗存与文化景观得到有效保护,申遗优势日臻显著:

1.文化价值突出

鱼文化是西溪湿地最具辨识度的文化内核。由淡水鱼养殖发展而来的三基(桑基、柿基、竹基)鱼塘,是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相互关联、和谐共生的证明;鱼文化影响下的生产生活关系,衍生形成了特定的民俗文化,成为西溪周边历代市民社会生活的直接表达。

2.文化景观特征明显

西溪湿地文化景观持续性进化。自东晋开始,西溪湿地的先民们开荒耕种、围塘养鱼,形成独特了鱼鳞塘自然地貌景观。随后,渔耕水乡的清幽环境成为寺庙庵堂择址的首选场所,民俗文化兴起、宗教与隐逸文化兴盛。在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人类文化的互动中,文化景观有机演变。

3.保护基础稳固,保护成效显露

西溪湿地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法律法规上,2011年《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条例》作为我国首个湿地管理条例出台,于2021年修订,为湿地保护提供完善制度;保护规划上,《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等规划修编,科学划定分区,为湿地保护提供依据;保护工程上,2003年8月,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启动后,修缮重建“三堤十景”文化遗存,传承9项国家和省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西溪湿地文化底蕴。

二、推动西溪湿地申遗的建议

1.优化申遗标准论述,推进申报

一是做好组织工作。由市级部门牵头,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成立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申遗过程中的难题。二是明确申遗方向。根据世界文化遗产中文化景观遗产标准,重新挖掘、分类西溪湿地文化景观资源,突出其鱼文化遗产属性。三是推进申报准备。申遗小组应逐步完成申遗的资料收集、申遗整治等工作,加快申请西溪湿地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修复遗产区域景观,做好保护

一是推进周边湿地综合保护。加强西溪湿地、五常湿地、和睦湿地的整体保护,为西溪湿地申遗提供资源本底、完整性真实性与保护管理条件。二是做好核心片区申遗整治。在西溪湿地内重要片区开展三基鱼塘修复工程,全面核减清退不符合湿地保护与申遗标准的违章建筑。

3.深化西溪文化研究,合理利用

一是研究重点文化。以三基鱼塘为鱼文化基础,深入研究以渔樵耕读为表现特征的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和隐逸文化等,提炼遗产价值。二是注重遗产普及。结合遗产价值,展现西溪湿地的民俗世象,普及遗产知识与文化,增强群众世界遗产保护意识。三是促进文旅发展。结合西溪历史时期游赏节点,组织遗产游线;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众衣食住行联系,优化民俗文化体验产品,塑造西溪遗产旅游品牌。

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决策和实施,为挖掘、保护和利用西溪文化遗产提供了有效经验。西溪模式下持续进化的文化景观,为人与自然共生共荣提供杰出范例,为杭州打造世界文化遗产群落添墨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