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盟组织工作会议在陕西西安召开。会议对在组织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其中,民盟西湖区基层委员会荣获“先进基层组织”称号。
多年来,民盟西湖区基层委员会始终坚持初心,凝心铸魂,紧紧围绕区委政府及上级盟组织中心工作,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深入调查研究,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保持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履职。
一、坚持政治引领,组织建设有活力
1.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党盟共建”,邀请西湖区区长周扬、区教育局、文广旅体局、市场监管局等共建单位党委书记、主要负责人参加基层委员会年度例会,共议共商,谋划工作。基层委员会和各支部均围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开展各具特色的政治学习活动,如二支部的“我‘盟’家开讲”活动、综合支部的“会前八分钟”学习等,全年组织学习10余次。注重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盟员履职担当,画好“同心圆”。
2.强化组织规范化建设。基层委员会现有盟员127名,下辖4个支部,设教育、文化经济2个专门委员会。2023年发展国科大教授1位,职业教育优秀教师1位,转入文化界正高级编剧1位,吸引中国美院1位副教授(区政协委员)申请入盟,盟员的文化层次和年龄结构不断优化。基层委员会坚持建章立制,2023年突出课题调研、社会服务、内部监督等工作,专门出台4个文件,将年度工作计划化、系列化,形成闭环管理。根据界别特色和盟员优势建立教育、文化、民生、文创4个盟员驿站,以“盟员之家”和“盟员驿站”为主阵地,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强化活动成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树立民盟形象。基层委员会先后荣获民盟浙江省委会模范基层组织、社会服务先进集体;每年均评为民盟杭州市委会年先进基层委员会、社情民意先进单位。教育二支、综合支部先后获评“民盟省委会十佳特色基层组织”;基层委员会4个支部均被评为民盟杭州市委会五星级支部。
二、创新社会服务,提质扩面见实效
1.顶层设计,高标准打造驿站建设。组建西湖民盟驿站行动专班,坚持“为中心工作服务,为盟员服务搭台”的工作原则,出台《关于深化西湖和谐心社会服务品牌,努力践行“六六行动”打造西湖民盟驿站行动的方案》,明确行动目标、行动内容、建设时间、工作要求。2023年完成教育驿站、文化驿站、民生驿站、文创驿站等4个驿站建设,按照每个驿站“1+4”模式配齐配强进站盟员。即1名政治素养高、专业优势突出、热心盟务工作、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的盟员作为驿站领衔盟员,至少4名进站盟员。制定“一站一方案”的运行方案,全年常态会送服务进基层,现共有28名盟员骨干,近百人次盟员参与驿站服务,累计开展活动35场。
2.突出特色,高质量发挥驿站作用。2023年4月6日,西湖民盟教育驿站率先在双浦镇袁浦小学挂牌落地,由领衔盟员王曜君带领,每月开展1次教育支教活动,助力袁浦小学教育管理、教师专业水平和校园文化等方面提升,在实现西湖教育全域优质高质量发展发挥民盟作用。文化驿站由晓风书屋主理人、盟员朱钰芳负责,依托北山街道弥陀寺文化公园阵地,开展宋韵系列书展、亚运文化展等活动10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崇学尚学的文化社会氛围。民生驿站领衔盟员文扬,发挥社会组织资源广泛,志愿公益力量强的优势,在文新街道开展民生服务进基层活动10场,百姓认可度高。文创驿站负责人张敏霞,立足西湖艺创小镇,提供文创企业招商服务200多次,人才项目服务20余多人,政策咨询300余次,协助3家国家高新企业和29家省科小企业申报服务。民盟省委会成岳冲主委在文新街道民生驿站调研后,称赞西湖民盟社会服务工作引领浙江民盟社会服务水平。
3.注重创新,探索党派工作新途径。通过驿站服务聚力亚运发挥民盟力量。汤珏弘等盟员在驿站开展亚运英语传教、黄捷成做为杭州雕版印刷传承人,结合文化驿站开展“忆江南 寻宋味”等数十次亚运文化宣传。通过驿站建设和服务活动,盟员更加深入基层,贴近百姓,反映民生更及时,参政议政的课题和切入点更精准。截至目前,通过驿站提交社情民意和调研文章50余篇,内容涵盖就创业体系、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等多个领域。
除驿站服务外,各支部品牌服务坚持不懈。如一支部的“教育烛光行动”,开展定期支教、协同教研、图书捐助活动;二支部坚持10年面向社会“暑期中小衔接公益音标培训”;综合支部医生联盟志愿者队伍的便民服务活动等深受老百姓欢迎。2023年文扬、金敏星两位盟员被评为民盟省委会社会服务先进个人。
三、坚持围绕中心,资政献言显担当
1.聚焦重点深入课题调研。基层委员会高度重视调研工作,年初在走访基础上,集体研究,分组讨论,围绕西湖区委“六六行动”提出《环西溪湿地文旅产业带建设》《信息技术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公平发展》《建设打造建筑强区》等10余个调研课题,抓实开展课题论证,排计划、督进程,目前均已完成课题调研报告,有的已经转化为建言直通车材料上报。积极申报民盟省委会和民盟市委会课题立项招标,2023年市委会中标6个,省委会立项1个。
2.围绕区委中心资政献言。2022年,基层委员会提交高质量社情民意信息67篇,其中《加快乡村产业迭代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等2篇被民盟中央领导批示,《关于幼儿园教师编制和待遇问题的相关建议》等13篇被民盟省委会采用,《关于探索新型慈善事业体系建设》等27篇被民盟市委会采用。2023年,两会提案和建议23篇,其中市政协重点提案1篇,区重点提案1篇。截至目前提交社情民意56篇,被省市盟组织采用30余篇,袁海宏撰写的《高质量建设建筑强区》被区政研室录用;俞雁雁撰写的《关于推动教育系统不动产证办理工作的建议》被杭州市政协作为社情民意报方毅常委,相关建议被采纳。缪凌蓉主委荣获民盟中央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民盟省委会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袁海宏、鲍雯雯等盟员获市委会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个人先进。文扬、吴家章荣获区政协“请你来协商”先进个人。
3.善抓热点信息做好宣传。将调研、社情民意和信息报道紧密结合,提高宣传工作实效,扩大党派影响力。全年上报宣传信息30余篇,其中1篇被民盟中央录用,7篇被省委会录用,市委会录用20余篇。扩展思路,巧借外力,盟员袁海宏结合岗位优势组织活动,与民盟省委会生态专委会联合开展2场线上“生物多样性”公益讲座,以“腾讯会议”的形式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四、立足岗位建功,先进引领树榜样。
基层委员会始终注重激励盟员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盟员朱钰芳创办的“晓风书屋”承办了多层面宋韵文化宣传的公益活动。区级非遗传承人王捷成积极组织开展非遗雕版印刷海内外交流活动。盟员俞雁雁分管的学前教育获全省教育领域唯一的共同富裕试点;“双减”工作多次在教育部“双减快报”刊发,组建专班处理非正常关停培训机构经验获教育部推广。盟员胡建珍获评浙江省教坛新秀,石晶晶、诸俊伊、汤珏弘等获市级优秀教师称号,20余名盟员获区级荣誉。金敏星、胡菊苹等多名盟员积极撰写论文,在省市级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