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天气酷热,而杭州国家版本馆“更热”。“正心明德——家国文化版本展”开展以来,迅速成为党纪学习教育的“网红打卡点”。期间,每天都有20多个团队、2000多人来看展,目前参观总人次达17万,相关信息线上阅读人次达250万,获得了中宣部和省内外来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一致肯定。
该展览的执行策展人是杭州民盟盟员吴京攀,今天我们请到他,为大家讲述展览背后的故事。
Q:请你先给我们介绍一下策划这个展览的背景。
A:好的。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在全党开展一次集中性纪律教育。浙江自然要有行动,经过研究,便决定由浙江省纪委监委、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杭州国家版本馆承办,策划推出一个以纪律教育为主题的展览。
我具体接到这个任务的时间,是4月下旬。当时,我刚刚策划并实施完“海晏河清——馆藏黄源专题版本展”,高强度的工作,让我感觉有些身心俱疲,原本想稍微缓一缓,休息一下,但当收到任务通知时,我知道这是个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硬仗,必须马上全力顶上。
Q:任务接下来了,你们是如何构思展览的策划思路的呢?
A:上级部门对我们的要求,是希望这个展览能充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多次讨论后,我们最终确定了这样的策划思路:立足浙江,面向全国,从传统文化中的“修齐治平”入手,由家至国,提炼其中的规矩意识、纪律观念。展览要有传统性、教育性、地方性、故事性,避免冗长的说教,用鲜活、具体的人物故事,来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一言以敝之,就是“一个有趣的教育展”。
Q:主题教育展要做得有趣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你们是如何实现的呢?
A:展览的本质是讲故事。单纯靠图片文字,确实很难把故事讲得有趣,所以需要从展品和展陈手段上入手。
展品方面,我们围绕优秀家教家风这一主线,以馆藏为依托,通过西安碑林博物馆、浙江美术馆、浙江省书法家协会、衍园美术馆等省内外机构、场馆,汇集了来自北京、上海、陕西及浙江的唐宋碑拓、名人手迹、古今名画等版本100余件,以书画、诗词等多种形式,讲述家风故事。
展陈手段我们力求多样化。我们在展览现场巧设4个小专题,将嘉兴乌镇、郑义门祠堂等制作成小场景,让家国故事可感知、可触摸。在“学习强国”推出在线云展览、“浙江人物日历”和红色剧场,轮流放映《建国大业》《觉醒年代》《恰同学少年》等口碑好、观赏性强的影视作品,让家国故事鲜活、具体。
Q:在这个展览里大家还看到了不少与民盟有关的元素,请具体给我们介绍一下。
A:好的。本次展览的第二单元,有我们民盟先贤陈望道的家书专题。这个专题展示了他写给儿子、儿媳的家书,华东军政委员会的任命书,他给《辞海》写的题词,还有多个版本的《共产党宣言》。第三单元的“绍兴马村马氏”部分,有和我们民盟关系紧密的民主人士马寅初。第四单元,有我们民盟杭州市委会原主委陈振濂创作的经典家训书法作品。
Q:策展人是一个比较小众的职业,很多人对怎么办好一个展览比较好奇,比如在这个展览中,策展人都需要做哪些工作?
A:作为策展人,在策划思路确定后,我们首先要以此为方向,确定展览的结构和框架。在这个展览中,按照前面提到的思路,我们将展览宣传部分成了四个单元,从家训、家书、家传、家风四方面入手,实现对家国文化的诠释。同时,每个单元内又进行分类,比如第一个单元“家训中的家国观念”,以小专题的形式,聚焦家训家规,从浙江11个地市中各挑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家族、人物进行展示。
再说设计环节。我们一方面要进行内容设计,也就是确定展览文本和主要展品。包括前言、结语、单元文字、专题文字以及展品数量、种类、分布等。为这个展览,我主笔撰写了90多页的文本,并根据各个板块的内容,从数千件版本中挑选了500余件展品。另一方面要进行形式设计,就是根据场馆的具体条件,确定展线、单元分布、视觉效果、图文排版等。两方面内容结合,才可以形成一个包含图文、展品的设计方案,后面就按照这个设计方案实施。
到了实施环节,从现场施工、展品定位摆放、展签设计制作、文字或语音导览内容设计,我们还要全程参与,工作量很大,有时候还会有内容甚至结构上的临时调整紧急行动,需要我们及时形成新的解决方案,及时处理。
Q:感谢您的分享。
人物名片
吴京攀,民盟盟员,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策展人,民盟杭州市委会文化文史工作委员会委员、参政党理论研究会会员、民盟建德市委会委员,浙江省作协会员、评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