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临平这片人文底蕴深厚的土地上,有一位在文化战线辛勤耕耘二十三载的“老兵”——于秋娜。作为民盟盟员、浙江省人大代表、临平区图书馆副馆长,她始终心怀对文化事业的赤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在推动文化强市、文化强省建设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而闪光的足迹。
信念如磐,同心筑梦显担当
于秋娜始终将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她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服务文化强国战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她积极弘扬民盟“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密切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结合专业所长,深入思考文化建设路径,积极撰写高质量的社情民意信息,展现了新时代盟员与党同心同向、积极履职尽责的良好风貌。
履职尽责,建言献策促发展
作为浙江省人大代表,于秋娜深知肩上责任之重。她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倾听民声,力求提出精准务实的建议。她领衔提出的《关于推进钱塘江古海塘联合申遗的建议》《关于进一步提升良渚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建议》《关于将玉架山遗址纳入良渚论坛的建议》等,聚焦浙江乃至国家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推动。在她的呼吁和各方努力下,钱塘江古海塘杭州段成功进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临平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和遗址公园也将在下一届良渚论坛中精彩亮相。她还积极参与全国人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贡献智慧力量。她撰写的多篇关于文化保护、新质生产力赋能古籍活化、良渚文化联动长三角发展等主题的建议和论文,获得市领导批示、被民盟中央录用或在重要论坛交流,彰显了其前瞻性的专业视野和深厚的履职能力。
深耕专业,文化传承谱新篇
在长达20余年的文博工作中,于秋娜是当之无愧的业务骨干。她策划执行的多项精品展览屡获殊荣:《不器——金文名品与徐天进书作特展》《临平记忆——口述史里的临平》获全省十大精品奖、优秀奖,《亚运来临》《韵·动》《发现杭州》等展览在市级评比中摘得十佳或优秀奖项。她参与保管的文物超20000件,助力临平博物馆成功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其基本陈列“春风又绿——江南文化陈列”荣膺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在学术研究领域,她作为主要参与者研发的“文物指纹”管理应用,成为省级重点试点项目;编辑出版多部高质量文物图录,并多次在国家级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2024年调任临平区图书馆副馆长后,于秋娜迅速转换角色,勇挑重担。高效完成了图书馆搬迁开馆重任,并全力投入全民阅读推广、图书采购、古籍保护与研究等核心业务。她深入基层指导,推动建成多个邻里阅读空间、“临品书坊”和省级阅读驿站。她策划的“临平诗词大会”反响热烈,制作的阅读推荐视频广受欢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殷切嘱托,积极牵头承担国家级古籍数字化项目,并深入研究临平区古籍保护利用现状与对策,为古籍活化利用探索新路。
初心不改,砥砺前行再出发
回首过往,于秋娜以扎实的工作和丰硕的成果,诠释了一名文化工作者、民盟盟员和人大代表的使命与担当。面对成绩,她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坦言在社情民意深度和调研广度上仍需提升。展望未来,她表示将继续加强学习,深入钻研政策,提出更具价值的建议;更科学地统筹时间,提升履职效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务实的行动,为杭州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浙江奋力建设文化强省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在于秋娜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对文化事业的无限热爱,是对履职尽责的坚定执着,更是新时代文化工作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动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