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政议政 > 工作动态

罗可歌:文旅融合打造杭州城市美食新名片

发布日期:2025-08-04 10:0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调研室

7月28日下午,市政协召开“实施杭帮菜创新发展计划,提升杭州美食文化影响力”月度协商座谈会。市政协主席马卫光讲话。市委常委、副市长方毅到会介绍情况、听取意见。市政协副主席陈新华主持,秘书长柴世民参加。

微信图片_20250730091847.jpg

会上,市政协委员、浙江做客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可歌代表民盟市委会作口头发言:

文旅融合打造杭州城市美食新名片

作为南宋都城,杭州美食文化底蕴深厚,既有《山家清供》记载的宋代宫廷雅馔,又融汇运河商埠的市井风味。从宋嫂鱼羹到蟹酿橙,从龙井虾仁到东坡肉,杭帮菜系承载着千年文脉。

然而在社交媒体时代,杭州却陷入“美食荒漠”的舆论困境。究其根源,并非技艺失传或食材匮乏,而在于未能将深厚的美食文化转化为符合现代消费体验的表达方式。

美食,植根的是文化。撕掉“美食荒漠”这一刻板标签,当务之急,是跳出餐饮来看美食,通过文旅融合实现美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一、现状及问题

(一)记忆困境——缺少记忆特点

美食,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是城市记忆文化的鲜活载体。昔日,杭帮菜凭借兼容并蓄、博采众长,风靡全国,而在当下更多追求快节奏、强刺激饮食的年轻人眼中,杭帮菜兼容并蓄的特质反而成了没有特色的缺点。

(二)传播困局——缺少传播内容

目前杭帮菜的文化表达,主要以书面形式、菜品摆盘等静态表现为主,以及脱离餐饮体验的纪录片等媒体宣传形式。在社交媒体风靡的今天,其背后丰富的文化故事与历史积淀未能有效转化为大众传播的热点。例如,短视频平台杭帮菜相关内容中,78%为菜品静态展示,仅9%融入历史典故演绎。对比西安“摔碗酒”年传播量超2.1亿次,杭州“蟹酿橙”文化故事全网曝光量不足3000万次。如何通过文化的赋能和跨界的融合,实现“有网感、有温度、更有高度”的创意推广,使杭帮菜成为吃得到的文化,是当下需要解决的文旅课题。

(三)体验困局——体验场景单一

目前,大多数游客对杭帮菜认知仍停留在楼外楼、知味观等传统酒楼,沉浸式体验场所不足。例如,78%的杭帮菜消费场景集中于传统酒楼,而沉浸式主题餐厅占比不足5%。现有杭帮菜消费中,91%停留于味觉体验,触觉、视觉、嗅觉等多维感知开发不足。然而,现代消费者对餐饮的需求早已从“吃饱”转向“体验”,杭州本地食客唾弃“网红店”普遍不高的品质,但年轻消费者却更愿意为拍照打卡排队。

(四)联动困局——跨界融合不足

杭帮菜不应该局限于美食产业,更应该是一条以美食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链

当前,杭帮菜同质化竞争导致文化溢价缺失,80%商户仍停留在“菜品复制”层面,尚未与文化、旅游、非遗、农业、数字化等领域实现深度融合。

二、发展建议

(一)节庆造势——构建“一城一宴”沉浸式美食节庆矩阵

美食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地域文化与历史记忆。融合“美食+文旅”打造全国首个“沉浸式美食节庆体系”,以杭州美食文化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场景沉浸+文化赋能+产业联动”创新模式,完成对杭州美食文化的对外输出,也是对杭州美食产业的总体营销。

深入挖掘杭州本土饮食文化内涵 ,打造沉浸式美食嘉年华、沉浸式美食展、沉浸式体验餐秀等。选址杭州文化建筑地标,在钱王祠的雕梁画栋间还原《钱塘宴》宫廷御膳的皇家气象,于德寿宫的红墙青瓦间呈现《宋宴》不时不食的饮食美学,在大运河的画舫游船打造《船宴》烟波画船的山水画卷,于清河坊的千年古巷呈现《药膳宴》杭城古今的古韵烟火,在吴山广场的城隍阁下演绎《吴山宴》滋气养神的药食同源。通过主题宴席构建“一宴一场景”的沉浸式美食体系。 

同时,以美食为媒,实现美食产业和其他产业 的同频共振,从而推动城市的 旅游市场 和美食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 连续性节庆、餐秀活动,持续擦杭州世界美食之都“金名片”,将美食品牌效应转化为人气集聚效应。真正实现“节庆流量”向“产业留量”的价值跃迁。

(二)演艺破圈——开发“味觉剧场”沉浸式美食演艺IP

在杭州,每一道杭帮菜都是 活态的历史典籍。我们不仅要让观众“看见”杭帮菜,更要让他们“吃下”历史、“咽下”匠心、“消化”传承。苏东坡是杭州的美食“代言人”,他笔下的一箪食、一瓢饮,承载着杭州餐饮文化的基因。通过“美食+戏剧+科技+场景”融合,以苏东坡与杭州的“舌尖情缘”为切入点,打造 中国首个“可以吃”的沉浸式演艺IP。

这不仅是一场戏剧,更是一桌“活着的文化宴席”。从“东坡肉”的传世典故,到“蓼茸蒿笋试春盘”的时令雅趣;从疏浚西湖以保鱼米丰饶,到以诗赋记录市井烟火……东坡笔下的“人间至味”,不仅是味蕾的欢愉,更是文化与生活的相生相融。

用戏剧的火焰,重新烹饪那些被诗词腌渍了千年的杭州味道。在这里,观众既是观者,更是食客、演员与历史见证者,在 味觉记忆 与 文化叙事 中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味觉朝圣,感受杭帮菜背后的历史脉络、人文精神与匠心传承。

同时,以“四季”为时间轴,保持30%内容动态内容更新,让观众每一次重返剧场,都能邂逅陌生的文化惊喜,完成“似曾相识燕归来”的 时空对话。 

(三)空间革命——创建“五感博物馆”活态饮食传承基地

依托国家级文化地标“中国杭帮菜博物馆”,以“文化活化+沉浸交互+味觉传承”为核心理念,打造“杭帮菜非遗活态传承”样本,更是全国首个“五感沉浸式”活态饮食文化博物馆。

通过“展演-体验-消费”三维重构,让文物“活”起来、技艺“动”起来、游客“吃”起来。植入动态文化剧场,现场还原蟹酿橙的南宋宫廷制法、西湖醋鱼的乾隆御膳技艺、龙井虾仁的文人雅集烹制,打造可观可品的“活态美食展”。

开设 非遗技艺工坊,如“西湖醋鱼刀法特训营”“南宋糕点实验室”以及“叫花鸡泥封体验课”,为游客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将博物馆转化为持续生长的有机体,让每道菜都成为打开杭州文化的密钥,形成(看过=吃过=演过)的全新文旅消费闭环。 

通过“节庆活化历史、演艺重构空间、体验连接古今”的三维创新,让杭帮菜成为可品尝的宋韵文化、可体验的城市记忆、可传播的中国故事,从而真正实现杭州菜“一碗烟火气,半部江南史”的文化价值。